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練習說再見

昨晚我們跟Mario聊得很盡興已成為朋友,但他騎腳踏車我們無法再與他同行,幸好出發前我堅持我們一定要拍張照,後來的路段我只再遇過他一次,這張照片是我們唯一的一張合照,可惜的是沒有四個人在同一張照片裡。

由左至右Mario、Susi、Oriol

進入Zubiri小鎮有一座老橋,我們到時已經中午,今天太陽很大,很多朝聖客在橋下陰涼處泡腳,我們也加入泡腳行列,Oriol很快跟旁邊的五位從愛爾蘭都柏林來的女士攀談起來,Oriol邀請我加入她們,上一次朝聖經驗,我見識過愛爾蘭人,他們很和善與健談,我就很輕鬆的與其中另一位女士聊起來﹐為何說輕鬆?因為我大概有底我不用說太多話,問個幾個問題他們就很能聊,果真如此。
五位都柏林女士
這位女士叫Debora,是一位藝術家,她有三個孩子,出版了三本教學齡前兒童畫畫的童書,雖然身為媽媽需要照顧孩子,但她也需要休息,因此放自己一個禮拜假跟另外四位女性朋友出來度假,她說有自己的公司很自由,可以彈性安排時間讓她可以兼顧事業與家庭。她很陽光,看她的笑容就可以感受出來。
都柏林的Debora

泡完腳Oriol顯得有點疲累,他說他要留在這個小鎮了,我以為他只是正在,我來不及反應過來,Susi已經拉著我要往前走,我連說服他跟我們一起往前的機會都沒有,我們就彼此擁抱說再見,我有點錯愕,一路上Susi跟他談話的時間比我還多,她反倒很自然輕鬆的已經要往前走了,我問Susi她怎麼可以這麼輕鬆說再見,她說:這是每個人自己的路,自己要做出決定,也要尊重別人的決定。

Susi  跟我
聖經裏頭提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是啊!我想:相聚有時,分離也有時。上一次的旅程,荷蘭的Peter也教會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門課:要好好說再見,然後往前走。

當時我到達終點聖地牙哥大城時已經下午五點,領完證書,找到住的地方已經很晚,根本來不及跟在路上認識的朋友見最後一面,隔天清晨五點又趕往機場搭飛機離開,一切都非常匆促,到了機場我的心還留在朝聖路上,幸好Peter即時的一通電話告訴我要說再見了,生活要往前了,我才靜下心來調整自己的心情。

雖然是簡單的一件:說再見。我驚覺原來過去放不下的人,是我沒有機會好好說再見,跟一些人的關係會突然結束,甚至莫名其妙的結束,這些人有朋友、同事、客戶、情人,留下一大堆無解的疑問,我又是個追根究柢的人,不知原因得不到答案,也讓我情緒深陷其中。但當我了解要好好說再見這個動作,我更坦然了。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我心目中的聖山--庇里牛斯山(Pyrenees)

橫亙在法國與西班牙之間的庇里牛斯山(Pyrenees),平均海拔2000公尺以上,以前只在教科書上讀過它,從沒想過有一天我可以徒步穿越這座山,甚至昨晚就住在這座山中,所以內心很興奮。

我的時差還沒調整過來,依然凌晨四點就清醒,乾脆起來寫日記,寫日記這件事情我很強烈建議在這條路上一定要做,過去在現實生活中太忙碌,每天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那有時間靜下來寫東西,但上一趟一整路我每天至少花一個半小時記錄每天發生的事,幸好這樣的習慣,一年後我在路上發生的事依然歷歷在目,那喜悅的感覺,感動的時刻依然停在我心中繼續延續著,也意外發現我有能力寫東西。

早餐時間又像大會師,七點提供早餐,早餐很簡單,無限量供應的法式吐司,與咖啡牛奶,別期待早餐能多好,在山中可以果腹已經很不錯了。今天會經過的路段就是The way電影情節中,兒子罹難的地方,電影雖然這樣演,但其實這個路段很安全,所以別被嚇到了。


沿途柏油路旁有幾處由石頭堆疊的小丘,上頭畫著黃色指標。有馬群,不知是有人牧養還是野生的,它們跟人類保持一段距離井然有序的往反方向移動,對我來說馬是一種很高貴的動物,能這麼近靠近它們感覺很奇特。還有黑面綿羊群,但太遠了,只能看到一片白色的點點。

馬群

黑面綿羊

山上有一個避難小屋,這個小屋沒電沒水,就只是一間小屋。

避難小屋
乎一不小心就通過了庇里牛斯山,現在才下午2點多,很多朝聖客停在Roncesvalles,這裡有一間歷史悠久的僻護所2011年剛整修完工,擁有180張床,算是很大型的僻護所,設備全新而且很棒,這也是電影The way 中父親第一晚停留的僻護所。時間還早Oriol Susi還想往前走,尤其Susi她不喜歡停在人多的地方,我也跟著他們再往前多走了6.8公里到達Espinal


沒有太多朝聖客停在Espinal,我們找到一家小巧乾淨的僻護所,Susi一到放好背包,還有一點點陽光就出去曬太陽,Oriol躲到後院寫日記,我梳洗完去後院加入Oriol寫日記,在後院認識阿根廷的Mariao,

這家僻護所的晚餐實在不怎麼樣Mariao在我們吃完晚餐加入我們,前一趟我曾在路上遇到阿根廷人他們手中都有一個特別的喝茶器具,但之前沒機會了解,我看Mariao也有同樣的器具,我問他那是什麼,他跟我解釋,那個是喝馬黛茶的茶具,他們稱為Mate,通常是空心葫蘆做成的,配上一根金屬吸管,吸管的一邊是過濾茶葉的篩子,再加上一個保溫瓶,裝熱水用。
Mariao 示範泡馬黛茶

Susi說每個人第一次喝馬黛茶表情都不一樣,她堅持要拍下我喝馬黛茶的表情,這茶就像青草茶,可能我也有喝茶的習慣,所以不覺得特別,倒是Mariao提到他們的飲茶文化,今晚就像一個特別的文化交流,或許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很多關於這方面資訊,但由他們在地人解釋,又馬上可以品嘗到,比光在網路上讀一大堆訊息好多了,有味覺、有口感。

另外一位愛爾蘭阿伯也加入我們喝馬黛茶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一間遠離塵囂的僻護所

一如往常剛到歐洲還有時差,凌晨五點就醒了,等到七點天還未亮,我已迫不及待想看看這個出現在電影The Way中的小鎮,法國之路的起點--聖讓皮耶德波爾。



主要街道 Rue de la Citadelle
這個小鎮的主要街道是Rue de la Citadelle,兩旁有各式各樣的商店、手工藝品店、僻護所、咖啡店,朝聖者辦公室也在這條路上,它的起點有一個建於15世紀的城門Porte de San Jacques,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城門旁邊小路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個17世紀用來作軍事防禦的城堡,目前被用來當學校,這裡有平台及望遠鏡可以眺望整個小鎮,一覽無遺。

15世紀的城門


很悠閒的逛逛這個小鎮2小時就逛完了,今天的步行計畫只有八公里行程,因為美國Dana與荷蘭Peter都建議我停留在離SJPP八公里外的Orrison,他們都認為第一天若直接穿過闢里牛斯山太辛苦,原本我不太願意,因為一整天只走八公里太少了,但Peter說他是在這裏遇見我第一次一路上的好朋友--荷蘭Brecht,這讓我想留了。

Orrison 唯一的僻護所
從台灣出發時才請Dana幫我訂Orrison唯一的一間僻護所,在香港轉機時他傳訊息給我,說已幫我預訂好還幫我付了錢,很不好意思讓Dana買單,畢竟是我請他幫忙,他說在路上若有其他朝聖客需要幫忙,我再用這個錢幫助他們就好。好幾次了,每當Dana伸出援手,我若不好意思接受,他總是回問我:發生同樣的事我會不會幫?我當然說:會!然後他就理所當然的幫了,我也就無從說不。

等我逛完小鎮,停在一間小商店買三明治,遇到了澳洲一對夫妻Jeff and Janis,他們跟我一樣今天都要停留在Orrison,八公里實在太短了,很明顯我們三人都在拖延時間。

這段山路有點陡由200多公尺爬升到800多公尺,這樣的高度若輕裝上路是還好,但今天我背了10公斤的背包,又一邊講話,更慘的是我出發前來不及做一些簡單的登山訓練,所以走得有點吃力。沿途是路面平整往上蜿蜒的柏油路,兩旁是綠油油的草原﹐越遠離小鎮,頭頂上盤旋的白頭鵰更多,它們通常虎視眈眈的看著地面上的獵物,有人開玩笑若朝聖者一倒下,大概沒多久就會被這些巨型鳥給瓜分吞食。另外,還有一種黑面綿羊可看,及一些野生的馬。





到達Orrison的僻護所時遇到了昨晚跟我住同一間僻護所的Oriol,昨晚我頭很痛沒有跟他講太多話,他一看到我就跟我提起今早在僻護所又無奈又好笑的事件,早上管理僻護所的老奶奶七點就大喊:歐哩!歐哩!歐哩!起床!起床!我聽到他形容老奶奶讓我大笑不已,因為我有時差五點就起床,沒有見識到這般起床叫法,但也真蠻奇特的,我只能說每間僻護所都有它獨特的地方。跟Oriol談完話,他窩回僻護所餐廳一角寫他的日記,我點了一杯白酒回頭找我的三個同伴。


這間僻護所沒有電視更沒有wifi,Check in時每人都領有一個代幣,洗澡用,這個代幣只供水五分鐘,也就是只有五分鐘的時間可以洗澡,看來今晚要洗戰鬥澡了。我問吧檯的Mikel 怎麼沒有提供wifi?他說主人希望我們能多聊天,多與人互動。這真是不錯的想法,若有wifi每個人大概都只盯著自己的手機,能抬頭認識其他朝聖客的機會相對減少。這個僻護所的限制這麼多,但今晚是滿床的狀況,而且這個季節算是接近淡季了。

西班牙Oriol ,奧地利Susi
這裡另一個特色是晚餐時間大家要一一站起來自我介紹,今晚只有我一位講中文的,我站起來開玩笑說我可不可以講中文,大家說可以,但我想沒人聽得懂,我還是用英文簡單介紹一下。
僻護所晚餐
回到房間發現我跟五位可愛的法國媽媽住同一間,她們不太會講英文,而我一句法文也不會說,我們幾乎是雞同鴨講,她們看我像外星人一樣,關心我從那裡來?一個人嗎?幾歲了?結婚了嗎?原來天下的媽都是一樣的不分國籍。溝通了老半天才知道她們的職業有學校老師、髮型設計師、會計師、家庭主婦,她們是老朋友了,各自有美滿的家庭,卻也常常五個人一起出遊。
五位可愛的法國媽媽
明天會穿過僻里牛斯山,其實心裡有點忐忑,我背10公斤重的包,不曉得好不好爬?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奇妙的開始

第二趟朝聖之旅,從出發的第一天就充滿了驚奇。

在機場遇到了朋友孝軒的妹妹孝言,我們只是臉書的朋友,沒見過面,居然搭同一班飛機去巴黎,到了巴黎她要轉往哥本哈根與一位台灣嫁過去丹麥的部落客共同完成一本兒童食譜,她負責畫插畫,問她為何有這樣的概念想出這樣的書?她說:丹麥的兒童對於自己吃的食物與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從小就非常熟悉,相較於台灣的兒童稍顯不足,這本書主要是想用繪本故事來引起孩子們對食物的興趣,想要自己準備食物,也學習關於食物和餐桌的知識跟禮節。真是太酷了!

出發前我給自己這趟旅程設定一個目標:一段可帶人上路的旅程,出版一本書。就這麼神奇的上路遇到的第一位朋友孝言也正要完成一本書。
孝言的畫風

巴黎 (Paris) ----------> 巴約納(Bayonne) ---------->聖祥庇德波特(St.Jean Pied de Port)
                 約五小時                            約一小時

飛機到達巴黎時,需轉搭火車到法國之路起點聖祥庇德波特,在法國到處都是Paul的麵包專賣店,我買了一份三明治、一杯咖啡跟一塊蛋糕,打算待會的六小時車程就用這樣解決一餐,巴黎今年年初才遭受恐攻,車站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警察,老實說治安反而比較好,一切很有秩序,不見乞討的流浪漢或行蹤詭異的人。

在漫長的火車上我遇到了Michael,一位離了三次婚的高爾夫球教練,因為第三任前妻的關係在法國長住了27年,他的這任前妻就是出生在聖祥庇德波特,他人很幽默開朗,跟我聊到法國課稅問題,他說法國人要承擔無限的納稅責任,也就是收入來源在法國境內、或境外都要納稅。至於像他這樣的美國僑民身分,他只須繳納在法國境內的所得稅收,可免除在美國的所得稅收,即便如此,他每年還是得繳巨額稅收給法國政府。


Michael
還有,法國對勞工權益相當保護,政府對雇員的保障比雇主還高。結論是,他無奈的認為這是一個可以退休居住、享樂的國家,但不適合工作生存。我們相遇的隔天,他就要搬回美國佛羅里達州,重新開始他新的人生。最後我下車前,可能剛剛跟我的談話讓他回顧人生的前半段經歷,加上他即將對法國的生活畫上休止符,有感而發的告訴我:不要刻意掌控任何事,人無法掌控任何事。我平靜的不發一語的看著他,他講了兩遍,似乎這句話就是他到目前人生體驗的總結。

跟他道別後我一直在想這句話,因為往往我想掌控一些事,而變得太緊張太在意,事情反而弄巧成拙,這是我旅程的開始,不知上帝是不是透過他,提醒我在這條路上我首先要學習的就是不要掌控任何事,讓事情自然的發生,順勢而為。

寫這篇文時我發訊息給Michael,謝謝他給我的那句話,讓我整趟旅程非常的美好,他說:他很高興成為我旅途中的一部分,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它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是妳--Kelly,驅使了自己的命運。是嗎?!

火車在到達巴約納前,前方發生火警,火車停了近一個多小時,這班火車有很多朝聖客要在巴約納轉車前往聖祥庇德波特,因為這樣的延誤我們趕不上最後一班火車,法國鐵路公司派了一輛巴士接駁朝聖客前往聖祥庇德波特小鎮。意外的這段路程不只搭了火車,還搭了巴士,沿途看到的風景又不一樣,遠處可看到漂亮的山,近處可看到小河與綿羊群,只是我真的好累了,在飛機上沒睡好,一下飛機又幾乎一整天的火車,頭已開始痛了,看到這群可能是我未來朝聖路上的夥伴心中不免覺得興奮,但已經無力去認識他們。

巴士司機直接開到聖祥庇德波特的火車站前,當時已經晚上7點左右,這個時間算很晚了,正常狀況下約五點前朝聖客就已入住僻護所,所以一到達大家一窩蜂很快速往朝聖辦公室前進,去報到領朝聖護照, 憑這本朝聖護照才能入住僻護所。

右手邊第一間是朝聖者辦公室
朝聖護照
辦公室一下湧進20幾位朝聖客,裡頭工作者都是上了年紀的義工,一一要我們在護照上填寫姓名、地址、國籍、護照號碼、開始旅程時間點、選擇徒步或騎腳踏車,護照是西文版本,所以我幾乎是仰賴義工耐心一邊幫我翻譯,他也一邊看著我填寫,這好像是一種神聖的儀式一般,慎重的領取這本護照。

義工引導朝聖者填寫資料
義工耐心聆聽與回答朝聖者問題
隨後給我幾張有用的訊息,包含這個小鎮的地圖、一整路僻護所資訊(整理得很詳細)、一整路地形概況及一張關於這條路的歷史簡介與重要提醒。最後給我一個透明夾鏈袋,這個實在太實用了,還好有這個夾鏈袋保護重要的朝聖護照,沿途才沒有因為下雨沾濕了這本護照,真是貼心的服務。

我2015年第一次朝聖旅程並不是從這裡開始,所以沒有享受到以上的服務,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

上一段旅程認識的一些朋友知道我又要開始重新走一遍,他們比我還興奮,因為這段旅程是我們彼此共同的美好回憶,每個人都想再走一遍,但短時間之內無法成行,所以時常在臉書上追蹤我的行程,有些人幫我禱告,有些人偶爾問我到那了,給我一些住宿的建議,那裡有好吃的,那個景點一定要進去看看,他們似乎透過我的旅程、我的照片在做一段回顧,每走到一個地方我也都能想起當時發生什麼事、遇到什麼人,談過什麼話,很多畫面都歷歷在目。

荷蘭心理醫師Peter建議我,在這個小鎮要住朝聖辦公室對面的小旅館--Beilari,他上次就是住這間,裏頭的服務人員很好,他還要我幫他向裏頭的某位人員致意,若我有入住的話,這間從外面看起來很溫暖,但晚上這個時候這間已經滿房了,可見得評價真的很好。最後我還是去找公立的僻護所,很陽春簡單但便宜乾淨,今晚我就只需要可以讓我好好睡一晚的一張床,明天我就可以好好享受一個人走路了。


2016年12月6日 星期二

聖年 Holy year

在朝聖的路上我與其他朝聖者彼此會好奇的聊怎麼知道這條路,真實生活當中也有很多人問我如何知道這條路?很簡單,是因為一部美國電影--朝聖之路(The way)。有很多部電影以這條路為背景,但唯獨這部片喚起我內心真正的渴望,願意冒險去嘗試不一樣的人生道路,追求內心真正想要的。路上遇到的美國人也都是因為這部片踏上這段旅程。




35歲開始我迷戀上一個人旅行的滋味,當時我正結束2周的法國之行,在回台灣的班機上已經在想下一段旅程要去那個國家冒險,無意間看到這部電影,這是由美國演員馬丁辛(Martin Sheen)所主演,他在片中飾演一位眼科醫師,有一天接到一通由法國警方打來的電話,通知他他的兒子在這條朝聖路上不幸罹難,他匆促趕到法國處理孩子的後事,悲傷之餘決定帶著兒子的骨灰,幫孩子完成這條未盡道路。


馬丁辛手上的鐵盒是孩子的骨灰
食尚玩家的總編徐先生問我,為何這部片能給我這麼大的勇氣踏上這條路?回過頭再去看一遍這部電影,我想有兩點讓我很感動也很嚮往,使我奮不顧身踏上這條路。第一,電影情節中一位失去獨生兒子的爸爸,在沒有做任何準備狀況下,背上兒子的行囊,沉痛孤獨的上路,透過長途步行去追思孩子,撫平內心失去親人的痛楚,走到這條路的盡頭莫西亞Muxia,他平靜的望著大海,喪子的痛還在,但他內在已更堅強能接受這樣的變故。
在電影中莫西亞(Muxia)的海岸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他背起自己的背包,在另一個陌生國度旅行,他找到自己不一樣的過生活方式,臉上充滿自信的笑容,不再只是無趣的在高爾夫球場打發時間。這一幕讓我很嚮往,旅行確實能重新讓人充滿能量,有新的刺激與學習,為何我迷戀旅行?因為每每跨出台灣總才能讓我感受到上帝創造這個世界的美好,並不是台灣不好,而是不同的國度,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都是新奇的,心更開拓,再回來看待同樣的事情又會有不一樣的觀感,也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國家,珍惜這個寶島。



第二點感動的是,主角在路上遇到的另外三位朝聖者,他們是為了戒菸,減肥,尋找寫作的靈感而來,每個人的目的都不同,個性也不一樣,在路上還曾爭吵,因為不了解互看不順眼,到後來彼此同理體諒與接受彼此,遇到事情大家一起面對,有享樂的事大家一起享樂,最後四人間建立起濃厚的情感。

走到終點聖地牙哥大教堂前,很有默契的四人眼神一對,就決定再一起走一小段路從聖地牙哥大教堂往西走到海邊的小鎮莫西亞。我喜歡這樣的情誼,我也渴望能跟人建立這樣的情誼。在職場上若能跟工作夥伴建立這樣的關係,我想每天的工作氣氛與合作的績效一定不一樣。

因為這兩點感動,我想追求更平衡的人生,我想追求與人之間有更深厚的連結,因此朝聖的種子深埋在我心裡,將近40歲時離職,我第一件想完成的事,就是來一趟這樣的旅行,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先畫上休止符,等我調整好了再重新出發。

走了兩趟法國之路,除了身心靈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跟一些各國的朝聖客之間也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似乎我想要的都得到了,也間接拓展了我的語文能力,因為路上遇不太到能講中文的人,逼得自己得講英文,如果不想花太多錢練語文,其實這條路倒是可以當成另類的語文交換環境。今年我就遇到一位義大利人--Andrea,他想學西班牙文,所以一路上他都刻意跟會講西文的阿伯一起走,他覺得一路下來他西文進步很多。


左邊這位就是Andrea
路上的朝聖者如同電影中的情節,來走路的目的都不一樣,根據朝聖辦公室網站上的紀載有幾個理由,有人是為了找到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人為了享受一段自我反省、自我對話的機會;有人為了欣賞沿途的文化與藝術;有人來這裡交朋友,聽說很多人在路上找到人生中的靈魂伴侶,這個可以想像,因為另類選擇這條不一樣的旅行方式,出發點就已經有相似的喜好,今年我也遇到好多對都是在這條路上認識而成為伴侶;有人為了信仰,強化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我在路上遇見各國的牧師,信仰虔誠的天主教徒、基督徒,因為與他們的互動也幫助我有更深的與上帝連結,加深我信仰的力量。


英國Gaz牧師夫婦

去年2015年一整年有40%的朝聖客是因為宗教目的來走這條路,60%是因為其他精神層面,比如找尋自己,找尋生命的意義,為了放下或尋求解決生命中的難題...。台灣去年有176位踏上這條路,今年2016年到11月底已經有330位,韓國去年一整年有4000多位,我的目標是讓這個數目逐年增長,與韓國並駕齊驅,但當然不是數字上的追求,而是真正對台灣人心靈的幫助,能真正調整每個人的內在,有正確的心能面對外在的挑戰,過更有意義更喜樂的人生。

今年2016年是很不一樣的一年,我遇上了聖門(Holy door)開啟,出發之前我完全不知道這個消息,沒想到竟意外搭上這特別的禧年慈悲年(the Jubilee Year of Mercy)活動,通過聖門進入大教堂,套一句很世俗的話,這真是一個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物,但這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聖門(Holy door)
聖雅各(St. James)的生日是7月25日,若遇上當年7月25日是星期日,又特別被稱為聖年(Holy year),每隔6、5、6、和11年有一個聖年,上一個聖年是2010年,依照這樣推論,下一個聖年應該是2021年,在聖年期間,朝聖者可以通過唯有在聖年才開啟的聖門進入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ntiago)。

之前我曾經提過如何領到這張朝聖證書(The Compostela)?至少要徒步或騎馬走最後進城前的100公里,或騎腳踏車200公里,即能領到這張證書,有了這張證書,這生的罪就能洗清一半,若在聖年領到證書,有加倍的祝福,這生的罪全部都能洗清,因此每遇到聖年朝聖者的人數會大大增加。


星野證書 from Pilgrim office website
今年在路上就依稀聽到其他朝聖者在討論今年是特別的一年,聖門打開了,我還很納悶怎麼會提前打開,問了幾位朝聖客他們跟我解釋,今年2016年根據佛朗西斯教皇(Pope Francis’)的建議,為慶祝禧年慈悲年(the Jubilee Year of Mercy),因此聖門被打開作為慶祝禧年慈悲年的特別活動。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時提到,聖年是一項慈悲的禮物,通過聖門的意義在於重新發現天主對世人無窮盡的慈悲,禧年將是增強慈悲信念的一年,讓大家可以更加相信天主的慈悲。


這個特別的禮物,我把它當成神對我未來想做的事情--帶領更多人找尋自己,的一項特別的祝福,也祝福未來願意踏上這段旅程找尋更豐盛人生的朝聖客們。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當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 斯

2016年9月24日寫完最後一篇PO文之後我就停了,不再有新的文章,原因是我又再次出發走了一趟法國之路,為何會再重新出發?因為2015年春天第一次走完,身心靈被充分洗滌,像樹葉蒙上灰塵被雨水沖洗乾淨一樣,恢復原本翠綠的顏色煥然一新,心裡很有感動,我想讓更多台灣人認識這條路。


在一生當中一定要走一趟這樣的旅程,試著與自己孤獨的對話,並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因為台灣人太忙碌了,很少停下來去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常常失去方向,甚至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去盲目追求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來證明自己也有同樣的能力。

在一生當中一定要走一趟這樣的旅程,學習真正的愛自己,愛自己不是用物質去滿足自己,而是全然的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更有自信做自己,不去在意別人無意或有意的批評,影響自己的心情與判斷事情的能力。

Oriol , susi and me  by Kwak Hyun 
因為這樣的起心動念,再加上很清楚知道我已回不去辦公室朝九晚五的生活時,我思考如何能實現這樣的想法?對了,先拿到領隊與導遊的資格,於是我花了5個月的時間很密集專注的在家裡K書,覺得自己很可笑,學生時代考大學都沒有這麼用功,但我也知道當一件事情是自己真心想完成時就會如此奮不顧身。

2016年3月考完外語領隊,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英文超級難,考完當天心情真是超差,我跟Nina說我想走走路,她陪我從鹽埕區一直步行到技擊館,我走累了心才放下告訴自己,若沒通過表示上帝不應允,那就走別條路好了,Nina還安慰我上帝會為我開另一扇窗,我說:好吧!我已盡最大的努力了,我要回家睡覺了。Nina這才告訴我她身上背了兩本厚重的書,我真是虐待她跟我走這麼長的路,這小姐柔柔弱弱的居然能被我這樣操練,也夠挺我的了。

4月27日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半夜12點從嘉義上完課回到家,當我打開外語領隊的成績單,我看了好幾遍這是真的嗎?!我也過了,上帝在跟我開玩笑嗎?!我的心雀躍了一個晚上,上帝為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給了我許可證,這是我當下的想法,已經午夜了我無法跟任何人分享我的奇蹟與喜悅,大家都睡了。


但老實說這樣的雀躍只延續一個晚上,隔天睡醒我知道後面未知的挑戰更大,也不知從何著手下一步,只能先把眼前的卡內基教學工作完成,這段時間是我最愛的時光,只專注教學,平常可以幫幫媽媽顧店,陪陪她分擔一下她的辛勞,我也有自己的時間運動、看書、寫部落格、見見朋友,這是我認為最均衡、最有品質的生活方式。

8月底教學工作結束了,領隊與導遊訓練也結束,我內心一直想再走一趟法國之路,除了完整走完全程近800公里,更熟悉這條路之外,另一方面我想再確認我的想法--領台灣人走這條路,這個想法是真的?還是只是一個衝動感覺?

這過程中跟Dana討論過,他很鼓勵我去走,而且上一次是春天走,這一次是秋天,可以看到兩種不一樣的景致,今年生日他送了我一本葡萄牙之路的旅遊書,若我能出發去走法國之路甚至可以走一小段葡萄牙之路。哇!聽起來不錯,內心蠢蠢欲動的心更加提升了。

葡萄牙之路旅遊書
Nina也不猶豫的說:去啊!趁著投入工作前給自己最後的假期。她歷經了媽媽的早逝,所以她的人生價值觀是享樂要及時,因為不知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很多事來得又快又急,甚至來不及反應。我跟她提到財務狀況,她更堅定的說:妳不是完全沒收入,妳還有兼課,只是收入沒有以前多,只要身體健康,錢再賺就有了。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呢?!她的信心比我大。

最後讓我下定決心要去的是Juan,他一針見血的說:如果妳沒有再去走一次將會是錯誤的決定。讓我告訴妳,妳可以做更好的決定。他絲毫不經思索的非常快速的繼續說:妳應該再走一次法國之路,這是妳找到工作之前最後的一次旅行,現在妳可能有一個兩個月的旅行時間,當妳找到工作時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時間了。我同意過去兩年的休息時間對你來說或許已經夠久了,所以,等最後一趟旅行回來就專注的找下一份工作。

我說:休息兩年夠久了,而且很有罪惡感,別人每天辛苦工作,而我似乎太輕鬆了點。他說:享受是好的,不要因為享受而感到內疚,妳有沒因為享受而傷害任何人,我相信上帝沒有任何理由懲罰妳,上帝希望人類享受他們的生活。我不會干涉妳的決定,這是妳的生活,但如果妳沒有去,妳未來將會後悔。

就這樣我訂了機票,給自己50天的時間,作為開始投入工作前最後的假期,也是給自己40歲的生日禮物。奇妙的是當我下了這個決定,我的家人都跳出來支援我,其實我沒有缺錢,我的存款還夠我這趟旅行,另外有一位朋友也給了我一些支援,她說:她自己短時間無法去走,她很有感動要支持我這趟旅行。他們的慷慨讓我學習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門"給與"的課程,帶著他們給我的愛,無懼的出發。

姪子與姪女送機
這足足印證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 Alchemist),書裏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When you really want something,the universe always conspires in your favor .)以前只覺得這句話很棒,現在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威力。
                                                                     
這次50天旅程從法國之路起點聖祥庇德波特(St.Jean Pied de Port,簡稱SJPP),至終點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以下這張地圖亮黃色那一條,總長775公里。

一路又追隨遠古朝聖傳統步行至西班牙西部沿海的兩個城鎮,莫西亞(Muxia),及號稱世界終點的菲尼斯特拉(Finisterre),地圖暗紫色那一小段,這小段總長115.9公里。

還有6天時間,所以走了一小段葡萄牙之路(The Portuguese way)﹐從葡萄牙境內的大城波多(Porto),往北步行至西班牙境內的維哥(Vigo),地圖西邊亮紫色4-->5,這段走了129.4公里。

算一算此趟旅程總共走了1020.3公里,記得第一次走完在日記最後許了一個願望:希望下次可以完成1000公里,沒想到才隔一年多,這個願望就如此順勢而為達到了。


雖然同樣一條道路,但第二次的經驗跟上次的經驗可真天壤之別,第一次遇到比較多退休人士,這次反而遇到的都是年紀跟我相仿的人,或事業有成的夫妻,有德國人,巴西人,加拿大人,美國人,澳洲人,阿根廷人,一些人分布東歐小國。

出發前,我第一次認識的荷蘭朋友Peter說,第二次會更艱辛,因為第一次什麼都很特別不覺得累,但第二次已經都走過了沒這麼新鮮會覺得無趣,對身體是一大考驗。我要推翻Peter的論點了,至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何我可以推翻?期望接下來我能盡量把兩次的日記整理得更清楚跟大家分享。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我的心靈導師們

離開有著傳奇故事 -- 一群公牛趕走摩爾人的卡里翁孔德斯市(Carrion de los Condes),跟Cora走在25幾公里一路平坦的高原,沒有泉水,沒有村莊,只有一個蓋得怪怪的涼亭可以稍微停下休息,兩旁都是麥田,看到幾個朝聖客跟我們一樣落魄,被雨淋得溼答答,大家似乎很習慣晴天雨天都是一種天氣,沒有不悅或抱怨。

右邊就是蓋得很奇怪的涼亭
昨晚已經下很多雨了,今天還繼續下,我的鞋子雖是防水也濕了,外套型雨衣已擋不住雨水,不得已得穿上從台灣帶來的小飛俠雨衣,這是錯誤示範不能帶這種雨衣,穿一次就報廢了,聖雅各真的有保守,我一路就穿這麼一、兩次,若是再多下幾天可得要買更好一點全罩式,也可以蓋住背包的那種雨衣了。

記得第一天遇到的美國軍人雅文時她曾告訴我,偶爾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又會是不一樣的風景,也會很有成就感,但今天我一點也不想回頭,可能空曠的原因風好大,雨水一直打在我臉上,前進也需要花更大的力氣,我只想快點到達下一個可以休息的僻護所,幸好旁邊還有Cora作伴,有人一起邊走邊聊,不然會更顯寂寞淒涼。

村中唯一的僻護所Jacques de Molay   by Peter
我們停在特拉迪略斯村(Terradillos de los Templarios),村內唯一的僻護所Jacques de Molay,雖然是唯一的僻護所,但好多認識的朋友都在這裡,荷蘭Peter、荷蘭Brecht、英國Vicki(永遠遇得到)、加拿大Len(給我加拿大國旗徽章的那位)、巴西Alex(外派過中國大陸會講一點中文)、西班牙夫妻Francisco、Maria。雖是村莊內唯一的一間僻護所,可是這間僻護所可不簡單,有自己的廚房提供朝聖餐,有小型超市可買到水果,有日常生活用品,房間也很舒適,還遇到這麼多好朋友,真是棒!

由左到右:Peter,Cora,我,Len,Alex,Brecht,Vicki ~~by Len
我們到時滿腳都是泥濘,衣服頭髮也全濕了,今天不只要洗衣服還要洗鞋子,好不容易搞定所有的清洗動作,突然間天空轉黑,在僻護所餐廳裡我不斷觀看外面的天氣狀況,廚房阿姨說:沒關係的不會下雨拉!我在這裡住很久了。說時遲那時快,我聽到叮叮咚咚的聲音,還沒反應過來那是什麼,聽到Cora喊:下雨了。我們衝出去把衣服收進來,很快一瞬間雨變成冰雹,像白色的衛生冰塊從天空砸到地面,被打到一定很痛,好驚奇哦!第一次看到下冰雹,我們都躲在屋簷下看著這一幕。

用餐期間Vicki提到她腳很痠痛,她得要停兩天在這裡休息了,而且未來不要自己背背包,她想要用寄的把背包先寄到下一個停留點,這條路確實有這樣的服務,幫朝聖者寄背包,自己只要輕裝上路即可,Vicki話語中充滿了無奈與沮喪。當時我也真的很擔心她走不完整條路,身體的狀況似乎讓她不是那麼享受這一路的步行。

by peter 
Len是位很虔誠的基督徒,他建議Vicki 可以禱告向神求醫治她的腳,我記得Vicki很堅定的揮手說她不相信那一套,Len對神很有信心,他說:我們吃完飯一起為妳禱告。老實說,在那時我對神也沒什麼太大的信心,但看到Len對神倚靠的信心,與單純對Vicki的愛與關心,應該支持他,因此我發聲呼應說:好啊!我們為Vicki禱告!

用完餐Len帶著我們閉上眼睛低下頭,虔誠的為Vicki向神求,求神醫治她的腳,讓她隔天能順利出發。我覺得這個過程還蠻溫馨的,感覺我們像一家人,雖沒有認識太深厚太久,但能分擔彼此的痛苦與困擾,在那一刻大家的心是很接近的。

想知道後來Vicki的狀況嗎?寫這篇時Len告訴我,隔天Vicki的腳真的好多了,她不只沒有多停留在這裡,當天還走了30公里。很可惜Vicki似乎還是不認為這是上帝的功勞,但Len常常用這個經驗來提醒自己上帝是有醫治大能的,或許也是上帝透過這件事讓Len知道祂巨大的力量。

由左到右:Francisco、Peter、Alex、Len、Cora
Len 是一位退休的電信工程師專注在電信和信息技術。幾乎整條路他都與Alex一起行動,他們是在這條路上認識而結伴同行,經過這長途的步行他們也培養出深厚的情誼,Alex稱Len是他失散多年的哥哥。Len對人的真誠與對人無私的愛,可在他身上看到基督的影子,有時對信仰產生懷疑時看到這樣的人,會讓我重拾對神的信心,也會感受到身為一個基督徒很幸福,處處有人愛像一家人。

雖然跟Len在路上的交談不多,但很感動的是回來後,有一次他很誠懇地跟我說:Kelly來加拿大,別忘了妳有一個家在這裡,記得來找我們。我可以感受他是真心邀約並不是客套,讓我的心覺得很溫暖。去年完成這條路後,他特別帶著老婆"開車"再把這條路"走"過一遍,讓太太也感受他當時在這條路上的喜悅,真是愛老婆的好男人啊!

剛剛他還不忘提醒我,上帝很愛我,祂想要參與我大部分的生活,他會為我禱告。他也要我記住,真正的基督教不是宗教,它是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他也會愛我這個朝聖者。真是一位很棒的弟兄!
由左到右:Peter、Francisco、Alex、Cora
荷蘭的Peter,在Nina陪我走的那幾天就已經注意到這個成熟的男人,他總是會出現在各個教堂裡,靜靜的坐在教堂最後一排,或許寫字或許沉思,總是一個人走,第一眼在某個教堂裡看到他時,我還跟Nina說這個人好像電影朝聖之旅(The Way)裏頭的主角--醫生爸爸,他確實也是一位醫師,一位心理醫師。一路我們都沒有正式打過招呼,一直到今晚我們才真正成為朝聖路上的朋友。

忍不住偷拍Peter的背影,當時還不認識他
Peter已經退休,他有很多嗜好,喜歡健行、唱歌、彈吉他、寫書,他之前寫過幾本有關心理教育與青少年教養方面的書,走完這條路他想寫一本書:A taoist on the camino (暫且幫他翻譯:一個在朝聖路上的道教人士),我很納悶中國有好多知名,很有智慧的著作,為何他選道教?他說:中國有兩個宗教--儒教和道教,但是他所受的訓練中,道教有很強的啟發出於天性,他喜歡這樣。恩~~很耐人尋味~~

Peter拿吉他帥氣的樣子 ~~by Len
Peter也作曲,他為我們這條路創作了一首歌,是改編 Bob Dylan " Blowing in the wind" 的歌詞而來,這時他的歌還沒有完全寫完整,只是哼哼唱唱試著更完整,但他拿著吉他到我們房間串門子確實也娛樂了大家,這幾位加拿大人、西班牙人、巴西人都知道這首歌。前不久開車在路上也聽到廣播電台放這首歌,當時真是好懷念遠在荷蘭的Peter。


                                                    先聽原版Blowing in the wind

Blowin in the wind 隨風而逝 -- Bob Dylan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人究竟要經過多少旅程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才能夠男子漢成長蛻變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白鴿要經過多久的翱翔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夠重返地面安息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砲彈要歷經多少次試射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才會被人們永遠禁止
The answer , my friend , is blowin in the wind , 我的朋友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這答案就是飄在茫茫的風裡
How many years can a mountain exist 高山矗立了多少年
Before its washed to the sea? 才被雨水沖刷到海面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受苦的人被囚禁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 才能有重獲自由的感覺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人要轉過頭去多少次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see ? 去假裝視而不見
The answer ,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人要抬頭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 才能看見天空的美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人要靠多少隻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 才聽得見求救呼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生命要經過多少的犧牲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會了解活著的可貴
The answer , my friend , is blowin in the wind , 我的朋友這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這答案就是飄在茫茫的風裡

Copyright © 1962 by Warner Bros. Inc.; renewed 1990 by Special Rider Music


左到右:Alex,Len,Peter
好幾次他用輕鬆的口吻解開了我心裡的一些結,我倒不是找他諮詢,而是剛好碰到事情問了他簡單的問題,他也就很有智慧的馬上化解我的疑問,若你想知道是什麼事一定要繼續看下去,這裡還無法談因為故事還未走到那裏,先賣個關子,Peter自己也不知道他對我影響這麼
大,但他最近都有在注意我的部落格,未來他就會跟大家一起知道。